33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

柴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啊?

柳荷
31个点赞 👍

从柴静个人经历,聊一聊中美环境博弈。评价柴静,不能单独评价她,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去聊。

经历过10年-16年网络环境的人都清楚,当年公知、“自由派”是何等的猖獗。

这些背后大佬推出来数个自由派个人ip,其中柴静和姚晨是代表性花瓶。柴静的代表作是《看见》(节目和书)、《穹顶之下》、以及被丁仲礼院士吊打的采访,而姚晨的代表作是“恶之花”。

但是柴静和姚晨也不一样,柴静是标准的知识分子出生,在高手云集的央视,有自己的节目,而姚晨是戏子想强装知识分子。

柴静在央视的工作经历,打造了她公正、客观的媒体人人设,也让她获得了知识界的热烈欢迎。一众公知围绕着她,捧着她,一堆拥趸看她的节目,买她的书。俨然成了公共话语界的一姐。

从央视离职,迎来了柴静公知事业的高光时刻。她迫不及待地开始调查中国空气污染问题,假装公正地“揭露”中弄过环境问题。再配合当时美国大使馆定期发布北京pm2.5指数数据,《穹顶之下》这个主观意识明显的伪纪录片,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。

而彼时的中国,在光伏、风能等系能源产业上的布局,也才初显锋芒。但前几十年工业快速发展的弊端,也是客观存在,并且不是短时间就能消除的。在这个产业升级交替的时间窗口,中国的工业政策、能源政策所暴露出来的问题,自然被国外媒体、国内公知围攻的焦点。

但是这些媒体和公知的联动的表面之下,正是当时中美关于能源和环境得博弈,这种博弈是前所未有的激烈。国际上,关于全球环境议题最热门的事件必然是《巴黎协定》的签署。以中国为代表的的发展中国家和美欧代表的发达国家,在巴黎气候会议上的碰撞画面还历历在目。张军代表的发言振聋发聩。

中国一针见血的指出,气候问题,就是发展问题。美国想要扼杀全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,而发展中国家想吃饱饭。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把博弈的历史责任交给中国,中国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。

媒体和公知的里应外合,核心目的就是要给中国民众洗脑,自下而上地影响中国的工业和能源政策,最终打击中国的发展。而柴静代表的公知群体,承接了美国交给他们的任务。

不得不说,他们把老美的任务执行的相当漂亮,从精神上感染了无数中国年轻人,给他们灌输“觉醒”的迷魂汤,自以为自己代表了先进思想。

——

柴静人设的崩塌,是她自以为是的去质问丁仲礼院士,结果被丁仲礼一句“中国人是不是人”打回了原型。中国向来是不愿意把这种残酷的博弈告诉给大众的,所谓的岁月静好,真的有一群人在负重前行。无知的花瓶,逼得丁仲礼这一个学者,问出了关于人权的问题。讽刺又可笑。

从那之后,中国公知的形象逐渐崩塌,柴静也走下了神坛,跑去美国继续从事她的事业,说着中国话,但已经是欧美的形状了。

到现在,中国轰轰烈烈的能源革命,影响了全部中国家庭。光伏、风能、核电、水电等新型能源,在智能电网的加持下,持续为中国的发展提供能源血液。欧美呢?在环保上已经成了笑话,并没有履行他们的承诺。

编辑于 2024-09-11 14:06・IP 属地浙江
郁州司马
自由评论 (0)
分享
Copyright © 2022 GreatFire.org